ENGLISH
中文版
联系我们
珠算网

珠算的文化学术交流互动平台       

咨询热线:0574-8233-9999

在线老师:13777234005     

官网:www.zgzsw.org 网址:www.cctv22.com

邮箱:zgzsw1204@126.com 邮编:315300

QQ:2460557878

运营中心:浙江宁波慈溪中央大厦1323號  


珠坛人物
当前位置:首页> 珠坛人物
张德和
人物简介:

张德和于上世纪80年代参加珠算协会工作,历任副秘书长、秘书长、副会长和会长,2013年卸任。同年中国珠算申遗成功,是中国珠算代表性传承人之一。


在张德和担任协会工作期间,认识到协会是个群众性、学术性的组织,只有取得社会、学术界和市场各方面的认同才能体现自身的价值。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计算机普及和迅猛发展,协会自身生存和发展空间受到极大威胁。在张德和的带领下,协会成功地实施了战略转型,即由企事业单位组合型转向由珠算界、教育界联手的科教办学型。建立了 “协会—学校—经营部”三位一体的机制,从而协会走上自力更生、自主发展的道路。张德和带领他的团队,在理论为基础科研为指导的引领下,把珠算这门古老的计算学科“蜕变”为现代教育启智学科,协会靠珠心算教育获得了“新生”,谋求了自立;教育借助优越的珠心算的发展,符合了21世纪教育现代化和科学化发展方向,共同为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开发珠算在当代的应用价值作出了努力,创建新体制,形成新学科,开创新局面。


张德和1947年17岁参加银行工作,长期和珠算打交道,对珠算产生朴素的感情,深感珠算的博大精深,但苦于没有理论。在参加协会工作后,对社会上、学术界对珠算的轻视深感不以为然,借助在协会工作岗位上的有利条件深入研究珠算的历史,尽可能购买、搜集中国数学史、文化史、历史、天文、珠算等各方面的著作,那里可能是珠算协会藏书最多、最齐全的地方,他抓紧一切工作空隙时间用功阅读,不断考证,通过20多年锲而不舍地研究,写出了一系列研究文章,出版了《珠算长青》专著。终于还珠算在历史上的原来面貌。珠算是数学文化,由古代天文学中发展而来,源远流长。珠算在唐、宋、元逐步融入古代数学算法体系后,通过自身的机械化计算功能和筹算作为记数方法相结合,使古代数学走到世界前列,从而明确了珠算在古代数学和数学教育中的地位和功能。回答了中国珠算“我是谁”的大问题。为今后珠算研究、发展提供了一个真实的珠算史观。


协会是群众性的组织,必须广泛团结各方人士,尤其是数学界人士。张德和积极争取各界的有识之士合作,1990年代,他发现一篇“算盘历史与珠算的出路”的文章,对于珠算有诸多误解,就联系全国各地专家对于该文进行讨论,发表了一系列文章,许多事实真相得以澄清,对于引导珠算沿着正确方向发展起了重大作用。为了推动珠算学术研究,他还资助珠算史研究者出了几本著作,他能够敏锐发现全国各地珠算研究领域出现的新方向、新成果,积极向各方面宣传、推介,向高层呼吁,邀请交流,推广发行有关书籍资料。2006年在上海成功召开了“弘扬中华珠算文化研讨会”,确立了珠算是数学文化的瑰宝,是一项影响深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确立了把对珠算的认识从技术层面提高到文化层面来认识。为推动中国珠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出了贡献。


在长期实践中,张德和深刻认识到珠算在计算功能基础上延伸的教育功能、启智功能和对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特别是在数学教育上有巨大的作用。1990年代,率先提出“在珠算上下功夫,在数学上见效果”,昭示推动着珠算用于数学启蒙教育的方向,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进一步深入,和协会各方面理事共同努力,在不同年龄阶段的群体中开展珠算、珠心算教育,终于在幼儿、小学、智障儿童和智障人士、大中专院校学生以及老年群体中推广珠算文化取得成效。2015年上海珠协以构建珠算心算终身教育体系的珠算项目被列入上海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珠算终身教育体系是指学习珠算、珠心算可以终身受益。同时,任何年龄的人群都可以学,只是价值取向不同。珠算终身教育体系也适应了当前提出的“全民学习终身化”的要求。它必然涉及各种不同年龄段的群体。珠算终身教育体系发扬光大必将造福子孙后代,造福人类。


返回
珠算文化 | 技能培训 | 组织比赛 | 师资力量 | 查询系统 | 新闻动态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Copyright©2014  慈溪金色帕奇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地址:浙江宁波慈溪中央大厦南幢1323号

全国统一热线:400-999-1204  电话:0574-82339999  邮政编码: 315300

技术支持:易商网络  备案号:浙ICP备14032459号  浙公网安备330282020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