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文版
联系我们
珠算网

珠算的文化学术交流互动平台       

咨询热线:0574-8233-9999

在线老师:13777234005     

官网:www.zgzsw.org 网址:www.cctv22.com

邮箱:zgzsw1204@126.com 邮编:315300

QQ:2460557878

运营中心:浙江宁波慈溪中央大厦1323號  


珠算文化
当前位置:首页> 珠算文化
珠算的起源
发布日期: 2014-12-3 16:04:10 点击: 4485

     珠算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但它究竟起源于何时,由于珠算史料极其缺乏,珠算史家们说法不一。根据已有珠算史料,综合各家之言,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一)萌于商周。珠算是用珠做计数元件,以一定方式排列,用以表示数字,然后根据五升十进制原理进行计算。我国至迟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就已有了完备的十进制记数系统。目前发现的最早用来计算的圆珠便是西周时期的陶丸。因此珠算的萌芽,可远溯至3000年前的商周时期。

    (二)始于秦汉。最早出现“珠算”一词的,是东汉徐岳所著《数术记遗》。书中一共记载了我国汉代以前的十四种算法及算具,  即积算、太一、两仪、三才、五行、/\卦、九宫、运筹、了知、成数、把头、龟算、珠算、计算。其中对“珠算”方法的记载原文为:  “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也。”这种“珠算”被称为“游珠算板”,它与现在所使用的算盘有所不同,但其计算原理已是五升十进制,所以可视为现代算盘的前身。

   (三)成于唐宋。现今所使用的这种算盘何时开始出现的呢?根据现有史料推断,至迟在宋代已出现现在所使用的这种算盘。

    史料一:巨鹿算珠。宋徽宗大观二年,即1108年,河北省巨鹿县故城因黄河泛滥而被湮没。1921年7月,前北平国立历史博物馆派员前往巨鹿故城三明寺故址发掘,获得王、董二姓故宅地下的木桌、碗箸、盆、石砚、围棋子、算盘子等二百多件,其中掘得算盘珠一颗,此珠木质,扁圆形,与如今通用的算盘珠大小相仿,只稍扁,这颗算珠现由北京历史博物馆收藏。

   史料二: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大画家张择端的著名作品。

    这幅画生动地再现了当时东京汴京城内人民的生活、生产、商业贸易以及集镇、农村的真实面貌。在接近全图的最后部分,、也即画卷的最左端有一家称作“赵太丞家”的药铺,药铺的柜台上放着一把算盘。

    《清明上河图》虽出于宋代,但这幅画中所表现的算盘,必然是在这张画完成相当长的年代以前,早就出现了的。北宋之前五十三年是战乱频繁的五代十国,在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的情况下,还谈得上什么科学技术的发展呢?因此可以推断《清明上河图》中的算盘显然是在唐末以前便已经出现了。

         我国传统算盘为什么是上二下五珠?

    我国传统算盘为上二下五珠,上面一粒珠表示“5”,下面一粒珠表示“1”,在用算盘进行计算时,采用“五升十进制”,即每一档“满5”时便用一粒上珠表示,每一档“满10”时便向前一档“进]”。依此每一档只要用上一下四珠就够了,为什么我国传统算盘是上二下五珠呢?

     原因之一是我国古代计算重量时采用的是“16两制”,即一斤等于十六两。

    我们现在常说某两个人半斤八两,这是指他们彼此一样,不相上下。上二下五珠,每一档可计算到“I5”,这样“满16”就向前一档进一,所以我国传统的上二下五珠算盘是为适应十六进制而形成的。

        原因之二是古代乘法采用“留头乘”,上一珠不够用,必须要用上二珠,到目前为止,一些老财会人员受了长期习惯影响,仍喜爱使用上二下五珠算盘,但目前国内外使用的均是上一下四珠算盘。


返回
珠算文化 | 技能培训 | 组织比赛 | 师资力量 | 查询系统 | 新闻动态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Copyright©2014  慈溪金色帕奇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地址:浙江宁波慈溪中央大厦南幢1323号

全国统一热线:400-999-1204  电话:0574-82339999  邮政编码: 315300

技术支持:易商网络  备案号:浙ICP备14032459号  浙公网安备330282020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