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文版
联系我们
珠算网

珠算的文化学术交流互动平台       

咨询热线:0574-8233-9999

在线老师:13777234005     

官网:www.zgzsw.org 网址:www.cctv22.com

邮箱:zgzsw1204@126.com 邮编:315300

QQ:2460557878

运营中心:浙江宁波慈溪中央大厦1323號  


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资讯
为什么说珠算与小学数学课堂融合,有助于学习效率提升?
发布日期: 2022-8-4 14:06:44 点击: 1085

目前,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呼声愈来愈高,全国自上而下都在为之作积极的努力。在现行小学数学教材里,计算的教学、学习以及繁琐的计算过程浪费了小学生的大量时间。

实践表明:珠心算加减法、乘法的计算节约了约50%的思维量,除法计算节约了约70%的思维量。

此外,珠心算的直观模型作用能培养小孩子的数学概念能力;珠心算的分析模型作用能帮助小孩子理解应用题的结构关系和数量关系,提高解题能力;长期进行珠心算学习训练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广度、持久性、稳定性)、手眼协调能力、记忆力、想象能力和瞬间捕捉信息能力等,以及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1、统筹学习时间,减轻课业负担

珠心算进入课堂,与小学数学教学紧密结合,从而有效利用了学习时间,在没有增加学生学习负担的情况下,就掌握了珠心算这门实用的计算技能,反过来珠心算技能的运用又提高了学习效率。与此同时,随着珠心算应用和实践的深入,日久功深,珠心算能力会不断提高,形成良性循环。

2、丰富数学课堂,增强学习趣味和自信心

珠心算为人喜闻乐见,神奇的珠心算更为广大小学生所神往,并且珠心算对适龄儿童而言通俗易懂,新颖别致,活泼生动,很有趣味性。

实践证明珠心算很适合儿童学习。一者手脑并用,可摆脱静态枯燥的学习状态;二者入门简单,易学易练;三者一旦深入,又潜在高深,功无止境。这几个特点很符合儿童的学习特点和规律。

珠算入门的难点概括来说“满5加;加5减凑数”“破5减;减5加凑数”“进位;进位减补数”“退位;退位加补数”等,这是珠算的基础。从珠心算教学实践看,4岁儿童就可轻松学会,并可具备多位数快速加减心算能力,令成年人自叹不如,所以易学易练,很适合对广大儿童的普及教育。

珠心算水平主要体现在训练方面,体现在眼耳手脑的高度协调能力和反应能力上,因此日久功深,进无止境,既有娱乐性又有挑战性。从而激发儿童的学习热情,增强自信

3、显著提高儿童的五大智力水平,促进身心和谐健康

由于珠心算需要眼耳手口脑并用,所以身心协调能力、自控能力都能得到较好锻炼,并促进智力发育。浙江大学唐孝威院士研究团队的脑机制研究成果和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认知行为学”研究成果证实,学习珠心算儿童的心理素质比对照组明显增强,专注力、观察力、反应力、记忆力、形象思维能力显著提高。

大量事例证明,学习珠心算的儿童,普遍出现了一科优秀多科受益的现象,在日后的学习和升学中表现出明显优势。

4、可成就孩子超常的心算技能,受益一生

计算和文字是生活和工作基本能力的表征,所以一旦具备了珠心算能力,学业、生活和工作就会如虎添翼。特别在金融、保险、财会、统计、测绘、工程、管理、科技、军事等方面,突出的计算人才更稀有可贵。一招鲜吃遍天。目前珠心算人才在很多行业受宠,如兰州9岁珠心算“神童”丁立群被军校录取。

如果儿童在小学学习计算的同时,不仅仅是学会一种计算方法,更是直接掌握一门计算技能,而且是超常的计算技能,这对孩子日后的学习、生活、工作能力的提高以及未来就业和发展都会奠定一个重要基础,对社会发展也有重要意义。

5、承传珠算传统文化,续祖先慧命,契天意民心

珠心算是珠算的承传和发展,它积淀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因素。

珠算的诞生可追溯到千年前,有明确的文献记载也有近200年历史,在汉朝徐岳的《数术记遗》、宋代《清明上河图》、元代画家王振鹏的《乾坤一担图》、明代程大位编纂的《直指算法统宗》等文献中都有明确记载和表达,珠算文化是我们祖先古老智慧的结晶,经过了祖祖辈辈的传承,我们的血脉中都潜移默化的受到了珠算文化的浸润。《诗经》云;“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珠算虽由来已久,但它的内涵依然是鲜活的,我们今天学习推广珠心算,既是继承我们祖先的遗志,又符合推陈出新、与时俱进的历史要求,极具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返回
珠算文化 | 技能培训 | 组织比赛 | 师资力量 | 查询系统 | 新闻动态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Copyright©2014  慈溪金色帕奇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地址:浙江宁波慈溪中央大厦南幢1323号

全国统一热线:400-999-1204  电话:0574-82339999  邮政编码: 315300

技术支持:易商网络  备案号:浙ICP备14032459号  浙公网安备330282020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