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文版
联系我们
珠算网

珠算的文化学术交流互动平台       

咨询热线:0574-8233-9999

在线老师:13777234005     

官网:www.zgzsw.org 网址:www.cctv22.com

邮箱:zgzsw1204@126.com 邮编:315300

QQ:2460557878

运营中心:浙江宁波慈溪中央大厦1323號  


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资讯
传承珠算文化 践行时代价值 努力推进中国珠算非遗保护与发展
发布日期: 2023-6-9 14:16:29 点击: 746

“结绳记事”反映的经济活动及数量关系,到“河图洛书”体现的数字崇拜与时空观念,再到算盘“五升十进制”这一完备计数法所蕴含的机械化数学思想,可以说数字是人类量化认识世界的框架,是人类描述世界的本能。借助算盘完成运算过程的珠算,凝结了中华民族对“数”的典型认知及为世界数学发展贡献的独特路径和创新成果。

传统珠算文化的生动凝结体

珠算被誉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秦汉时期,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出现了《周髀算经》《九章算术》等中国传统数学代表性著作。东汉数学家徐岳所著《数术记遗》是一本专门的数学著作,书中明确记载:“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珠算”之名也由此最早出现,并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珠算在15世纪发展到巅峰状态,16世纪珠算已经成为中国最主要的计算方式。王文素所著《算学宝鉴》,用珠算解决各类数学问题,从“方田”(田亩面积)与“粟布”(金融借贷)的实践应用到“勾股”“高次方程”及“方程组”等理论研究,代表了明代数学最高成就。被誉为“世界历史文化名人”的朱载堉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和艺术家,用珠算进行开平方、开立方运算,首创“十二平均律”,将珠算用于科学研究,在天文、算学等方面硕果累累。被人们尊为算圣的程大位所著《算法统宗》,对珠算算法规范总结,推动了明代数学教育的发展,并在16世纪末传入朝鲜、日本及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珠算得以在海外广为流传。

2008年,珠算项目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3年,中国珠算又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度评价为“为世界提供了另一种知识体系”、“适应当代需求的范例”。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珠算凝结了中华民族对“数”的认识与应用实践,已然成为民族记忆与身份认同的重要文化“标识”,需要我们重视起来,努力做好珠算非遗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工作。

致力于现代珠算事业的保护传承

经邓小平同志批示、财政部组织筹备,中国珠算协会(现更名为中国珠算心算协会,以下简称中珠协)于改革开放之初的1979年10月31日正式成立。是国内唯一一家专业从事中国珠算传承与弘扬事业的国家一级社团组织,同时也是珠算文化的重要传承力量和传承主体,中珠协以长期的工作实践,成为现代珠算事业发展的坚强推动者。制定会计人员珠算技术水平考核标准、参与珠心算教练师国家职业资格制度建设、开展全国珠心算教育教学实验区建设等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在组织建设方面,推动成立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珠心算研究院及其下属北京财科珠峰科技有限公司,以“虚拟平台+公司实体”的一体化设计模式,探索新形势下“市场化”服务于“公益性”的有效途径和创新方式。

——在服务国家战略方面,2021年7月,“中国珠算非遗乡村振兴公益行动”在宁夏银川启动,向西部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试点单位开展援助与交流活动,为乡村振兴战略注入深厚珠算文化底蕴与科学育人内涵。

——在鉴定方面,推动规范化、标准化的鉴定改革工作落实落地。截至今年11月,已在全国范围内建立39个省级鉴定中心、950个鉴定基地(点),努力建成覆盖全国、运转高效、结果权威、监管有力的鉴定管理监督与运行服务体系。

——在师资培训方面,2019年启动实施相关试点工作方案,其间4家试点单位共组织8期培训师暨传承人培训班,合计1094人次参加培训,有效提高了一线教师的教学知识与技能水平。

——在比赛方面,2020年创新举办了“全国首届珠心算网络答题活动”,采用“网络+终端”无纸化答题方式,扩大了比赛的普及和影响范围。对外交流方面,加强同世界各国及境外珠算心算组织间的联络合作,对外交往日益密切,国际合作逐渐深化,推动了珠算心算文化传承与传播的国际化进程。

——在理论研究方面,积极配合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重点课题,组织专家完成了《中国珠心算发展报告(2020)》的编写工作,并于今年11月出版发行。

传统珠算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所谓珠心算,是指在大脑中以算珠表象为载体,运用珠算法则所进行的计算。它将用手拨算珠这一“实体过程”迁移内化到大脑的“虚拟场景”之中,这种从以“手”为中心向以“脑”为中心的过渡与转变,让“虚拟计算”取代了“实体计算”,突破了计算的物理限制,由此创造了不同于计算机的超级算力。

珠心算教育的益处,不仅体现在对学习者计算速度的提高上;更重要的是,它具有丰富全面的教育启智功能,契合于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重要内涵。中珠协委托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等三所高校及科研机构,开展了包括长期教育学跟踪实验研究、基于核磁共振等的脑机制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成为开展珠心算教育的科学背书与重要指南。相关研究显示,珠心算教育对促进学生整体智力发展具有显著作用,能够较为显著地提升小学生记忆力、注意力、思维能力和表象能力等;珠心算训练能够大幅提升儿童的计算能力,促进儿童数字敏感性和数字认知的发展,显著提升儿童的数学视觉空间和逻辑推理能力;长期的珠心算训练还能够影响脑的可塑性,促进左右脑之间信息的快速交互,提升大脑工作效率。

珠算与珠心算不仅风行于海内外儿童教育领域,同时也在特殊教育、老年教育等领域开展了广泛实践,收到良好效果。目前,全国至少有13个地区开设了老年珠心算课程与教学班,为构建珠算终身教育体系提供了生动范例和有益实践。

从珠算到珠心算,从“盘上拨”到“心中算”,从计算工具到育人手段,从单一维度的文化传承到以教育视野赋予其时代价值,可以说从珠算到珠心算的“华丽转身”,是珠算非遗“适应当代需求”的有力例证,同时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生动范例。在人们关注珠心算当代教育价值的同时,又可以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文化基质的传承和文化养分的汲取,有效确立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

开拓创新是珠算事业发展的重要突破点

珠算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也兼具当代教育价值,需要中珠协及珠算界人士认真研究,不断探索。

一是要善于识变应变求变,通过认真梳理珠算发展历史脉络,广泛取得珠算发展信息,准确把握珠算发展逻辑规律,做到“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变化中抓住机遇,在适应中占据先机;二是要加强调查研究,要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问题为导向,制定科学的调研方案,以此推动形成符合客观实际的科学决策,同时带动形成尊重事实、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作风;三是要凝聚各方力量,努力形成保护传承发展的合力。要进一步发挥中珠协及地方珠协组织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调动民营会员单位的广泛参与,积极探索市场化运营与公益性导向合力推动的新模式。

“三下五除二”“二一添作五”……朗朗的口诀声汇聚在教室上空;手持一把小小的算盘,孩童们绽开了天真的笑颜。这样的场景总让人欣然快慰,庆幸和感叹的是我们守住了珠算的文化根脉;这样的场景又让人踌躇满志,憧憬和畅想于未来新的发展篇章。党中央在《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号召:“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埋头苦干、勇毅前行,绵绵发力、久久为功,切实提升中国珠算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水平,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精神力量。

 


返回
珠算文化 | 技能培训 | 组织比赛 | 师资力量 | 查询系统 | 新闻动态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Copyright©2014  慈溪金色帕奇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地址:浙江宁波慈溪中央大厦南幢1323号

全国统一热线:400-999-1204  电话:0574-82339999  邮政编码: 315300

技术支持:易商网络  备案号:浙ICP备14032459号  浙公网安备33028202000081